在A股市場中,外資資金可以稱得上市場走向的一個重要風向標,當外資資金頻繁出現凈流入的行為時,結合市場指數處于相對底部區域,股市大概率面臨方向性拐點的選擇。
與北向資金等外資資金相比,華爾街“頂流”的投資行為更具有參考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它們所獲得的信息更暢通,可能會得到比我們更靈通的市場信息;另一方面在于它們具有很強的市場調研能力,如果它們選擇買入或者大舉增持的行為,那么可能意味著市場臨近方向性拐點的走勢。
今年以來,市場處于明顯分化的運行格局。一方面是周期股與賽道股的大幅上漲,另一方面卻是一批白馬股的陰跌不止,包括騰訊、阿里、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等核心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調整的走勢,不少核心資產較年內高位下跌超過40%的空間。
雖然今年以來市場對白馬股的態度并不友好,但在白馬股大幅下跌的背后,更多反映在政策環境變化、消費數據變化等方面。但是,在核心資產大幅調整的背后,實際上它們大多數的投資邏輯與商業模式并未發生實質性的惡化,只是在加速下跌的過程中,市場把這一種擔憂情緒發揮至極致,情緒化主導著市場的價格表現。
一輪大幅調整之后,不少中國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回歸至合理的范圍之內,有的甚至創出了歷史估值低點。換言之,只要上市公司的投資邏輯與商業模式并未遭到徹底性的否定,那么這個價格位置基本上具備中長線的投資價值。
決定上市公司股價走勢的因素,取決于很多方面。但是,政策環境的回暖、產業資本或資本大佬的頻繁增持動作等,都可以認為是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止跌企穩乃至趨勢拐點的重要判斷標志。
最近一段時間,華爾街“頂流”開始采取了積極的增持行動,從它們的投資行動中,也足以看到它們看好中國市場的信心。
其中,查理·芒格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大舉增持阿里巴巴的股份,而且將阿里的持倉數量增加了82%。另外,中國平安獲摩根大通于9月29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54.6074港元增持6290.20萬股。此外,還包括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以及ARK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凱西·伍德等,同樣采取了買入或增持中國資產的策略。
從上述采取買入或增持策略的投資者來看,基本上屬于華爾街的“頂流”階層,它們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在它們積極加倉中國市場的背后,我們不能夠忽略這一個重要信號。
華爾街“頂流”密集加倉中國市場,可能會考慮到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中國核心資產估值比較便宜,且經過了這一輪大幅調整行情之后,已基本上到達了它們心目中比較理想的買點,這也是它們買入并增持的重要衡量之一。
同時,雖然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部分核心資產的態度并不友好,且政策環境存在一些變數,但從本質上分析,它們多數企業的投資邏輯與商業模式并未發生本質性的惡化,所以在比較合理的估值面前,華爾街“頂流”的買入意愿也會比較強烈。
此外,中國經濟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證券市場也是全球前三大總市值的重要市場之一。因此,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海外機構投資者增配中國資產的需求還是比較強烈的,這也是滿足全球資產分散配置的需求。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著穩健增長的態勢,且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仍處于不斷提升增強的趨勢,只要這一個發展趨勢仍然保持,那么將會不斷提升中國資產,尤其是中國核心資產的投資吸引力,它們中長期的投資回報預期還是值得期待的。
時至目前,歐美股市已處于歷史估值高位水平,但從A股與港股的核心資產估值水平分析,目前仍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域,年內的大幅調整更強化了這些核心資產的估值優勢,更容易提升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信心。由此一來,也不難解釋華爾街“頂流”密集加倉中國市場的舉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