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技巧
高手與新手的區別在哪里
新股民在炒股前都想急于掌握炒股要領,其實你也不必急躁,炒股的時間長了,你也會成為大師的。
關于如何炒股,許多書上都有介紹,但往往讓人讀了以后不得要領,而且其中一些方法還是互相矛盾的,這是因為它們大都是從國外書上抄來的,不符合中國的實際:而這里講的都是根據一些人親身體會認為最有用處的一些要點。但是否真的有用,還要靠讀者自己來判斷。這些要領往往不是看上一兩遍就能讀懂、讀通的:最好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操作以后,回過頭來再讀,體會就又不同了。這時你會發現,做對時可能是符合哪條要領,而做錯了則多半是未按哪條要領去做。這樣,你就能前進一步。希望你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體會總結出更多更好的要領。
高手與新手的區別在哪里很重要的一條就在于:高手發現自己決策失誤,買進了開始下跌的股票,就會立即拋出,停止損失;而新手購進了開始下跌的股票后想股價也許會重新上漲,在猶豫之中,損失進一步擴大,終于明白根本沒有重新上漲的希望時,才決定賣出,結果股價已跌了很大幅度,損失慘重。在股價狂漲時,高手能夠找到適當的獲利途徑,以確保利潤;而新手則幻想股價會不斷再次上漲,在盲目樂觀之中,往往使自己的大賺變為小賺,甚至由賺變賠。這就是說,從事股票買賣,如果沒有很大的把握,為自己留下的只有希望時,那么你就該考慮重新作出決策了。
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說,如果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被套牢,更要實施停損操作策略來解套,盡管長期持有績優股也可使自己反敗為勝,若是從事短線投資的反套牢者則應該換回資金,尋求新的反擊機會。這種觀念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以長期持有來對付行情下跌,等于只有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如果持有的股票本質變差,表現一路下滑,或者遇有突然的資金需要,不得不賣出了斷時,可能就已經大虧特虧了。停損了結,虧了一點,傷些元氣。但是只要手中有錢,面對風云變幻的股票市場,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你大撈一筆。所以作為股票投資者,必須具備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氣魄,遇上套牢而殺不下手的人,在以后的股市行情變化中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搞股票投資需要有膽有識,高人一等。比如股市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下跌時,作為投資人應如何反應?有膽有識的投資者會把它視為買進的大好時機。因為心理因素的影響總是極其短暫的。不過敢于在行情下跌別人都在賣的時候去買進,確實需要相當魄力,只有有膽有識的人才能在別人紛紛賣的時候去承接,不隨大流,選擇正確的時機作出果斷的抉擇。而有識無膽的投資者,常常過于膽怯,明明認識到某些股票在下跌之后會一路上漲,卻不敢買進,果真如此,只有后悔不已。至于缺乏見識、辦事莽撞人,最后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注重行情選股
我們常聽人講: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當大多數的人都對行情絕望時。往往就是股市的谷底;面人人樂觀時,股市通常就離頭部不遠了。所以市場在初冷、初熱時,可以順熱操作,但到了市場極冷和極熱時,投資人應該反向操作,波段的利潤才比較大。
反市場操作在股市中是相當重要的原則,但無論是誰都很難絕對超然客觀或無動于衷的。當大家都很樂觀時,敢毅然看淡賣出;或是當大家都絕望退場時,能勇敢買進的人,實在很少。
其實股市每日的交易都不斷上演這樣的情節:“如果早知道。。。就好了?!蓖顿Y人也許常會這樣的跺腳,或后悔嘆氣,我們知道“貪”和“貧”兩字只差一“、”和一“丿”而已,也可以算是一念之間,如果能在買賣股票時,把握住一些原則,多些謹慎、警覺和勇氣,才有機會成為少數底家的一員。
(1)行情冷淡,可分批進場
譬如當股市行情冷清,周遭的朋友要不是高度套牢,無法忍痛殺出,不然就是因為對后市看淡,沒有股票,想再等更低點,這時候大部分的媒體或專家也都趨于保守。一般投資大眾都想等到漲勢確認后,再進場也不遲,這也沒有錯,畢竟一般人的資金有限,是禁不起太早買進而又再三重挫的。
但如果你擁有較多的資金,可以考慮提前分批進場,將資金作妥善配置,先拿出其中原先欲投人股市比重中的二至三成,半“強迫”自己慢慢在接近整數價位關卡,或是指數的重要支撐區,或是針對個別績優股,采用定時定點定量買進,盡量讓你的成本貼進市價。
因為我們無法精確掌握最低的買點,若使用此招,則要以在控制的資金比重下,承擔有限的風險。而有些基本持股,幸運的也許幾個月之后就開始反彈,但也有可能是空頭市場,一到兩年之間都在盤整,期間可能要經過一段煎熬的套牢期,但終究不會永無翻身之日。等到重挫之后,行情慢慢回穩時,你再快速加碼,提高持股比重,那你就比別人快了好幾步。
(2)行情熟絡,適時調降持股比重
相反地,如果股市新聞連上報紙頭條好幾天,而且媒體、分析師一致看好股市,看看周遭朋友聊天,甚至街頭討論話題,都離不開股市,人人手中都有股票.而且到處詢問明牌時。這即使不是最高點,也離最高點不遠了。當然,這時候要你全部賣出股票而退出股市,也是一件頗為難的事。擬定計劃,先不要再增加持股,到一定時機,可試著先調降持股比重到五成以下,而且隨著行情節節高漲而強迫出脫,最后一部分的持股則是看到行情轉壞時再從容出場。
這種機械式的調降持股,在設定分批賣出的標準時,可以個股的整數價位、大盤的指數,或是市場認為的關卡,也可以自己預期的報酬率為準,經自己逐步處理股票,理論上可以做到指數越高,持股越少。這樣雖不會所有的股票都賣到最高點,但之前大部分的持股已先賣到相對高檔的價位,即使最后一批股票,等行情確定下跌時再出手,先前所獲得的利潤應足可以涵蓋最后面一個“點”的損失!
消除恐懼感
在股票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自己的恐俱感,無數事實一再證明,最不敢投資的時候,往往就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要做到這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樣做違反我們正常的心理反應。然而,我們必須知道,股市是頂知未來,根據未來情況而波動的。一般來說,股票市場大約領先經濟走勢6-9個月。,
當我們聽到經濟惡化或某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的壞消息時,自然會感到害怕,而且在預期未來的形勢更糟糕的情況下,我們總是力圖擺脫這種處境;然而,由于股市是反映未來的,所以,它會反其道而行之。當經濟形勢極端惡劣,壞消息接連不斷時,經常就是股市回升的時候。因為它意味著經濟已壞到盡頭,光明就在前面。不幸的是,大多數人被這些壞消息所嚇倒,慌忙離開股市,因而錯過投資盈利的大好機會。若在這個時期購買股票,必能獲得可觀的利益。相反,一個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有關盈利的信息一旦發表,股價反而會回跌。因為預期的事情已實現,就沒有其他因素可以期待了。因此,股市上有句格言:“聽到新聞時要買股票,報紙正式發布新聞時要賣股票?!?/p>
投資者經?!耙姷蜌?,見漲就追”,因為他們僅僅局限于當前,預測未來的情況會完全相反。當情形樂觀時,就覺得大好的形勢會持續下去,當通貨膨脹高升,就以為它會一直上升,既然大多數人的投資都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有些股市專家就提出一種與大眾看法相反的看法:“反向操作的投資策略,即采取與大眾相反的方式行動”。
恐懼感會妨礙做出最佳決定:第一,在股價下跌時,把股票賣掉,因為怕股票會跌得更深。第二,錯過最佳的買入機會,因為股價處于低位時我們正心懷恐懼,或者雖然有意買入,但卻找個理由使自己沒有采取行動。第三,賣得太早,因為我們害怕賺來不易的差價又賠掉了。
當我們恐懼時,無法實際地評估眼前的情況,我們一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危階的那一面,正如大熊逼近時,我們會一直盯住它那樣,所以無法看清它會“有利”與“不利”兩面因素的整體情況。當我們一心一意注意股市令人氣餒的消息時,自認為行動是基于合理的判斷;其實這種判斷已經被恐懼感所扭曲了。當股價急速下降時,會感到錢財離我們遠去,如果不馬上采取行動,恐怕會一無所剩。所以,與其坐等待斃,不如馬上行動,才能“轉輸為贏”。其實,即使是熊市期間,股價也會上下起伏,每次下跌總有反彈上漲的時候;畢競股價不會像飛機一樣一墜到底。然而,每當股價下跌,一般人會忘了會有支撐的底價,也就是股價變得便宜大家爭相購入的價格。
一旦恐懼感盤踞心頭,我們就以為目前的情況永遠改變不了:事實上,企業發展往往是日新月異的,絕非靜止的,為了維持并增加盈利,就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變動的市場環境(雖然調整速度很慢)。當我們心中充滿恐懼時,就會忘了這一點,以致無法保持長期的眼光和耐心,而這恰恰是成功的投資者所不可缺少的態度。倘若我們持有的股票急速跌價,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反思被看好的這家公司所根據的基本因素仍然沒有改變,即使很可能比預期的時間長,也應該把股票牢牢地攥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