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凈率是市值/凈資產。簡單來說,只能說明理論上,這個股票最終破產后,沒一股能賠給股東的錢數。也就是能給你的下限,還是理論上的。并不能預計未來能賺多少錢。
股票漲不漲,直接因素是供求,本質因素是基本面。這兩個因素至關重要。
市凈率是每股市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值。
每股價格一般采用收盤價。
在會計學中,有這樣一個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那么,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即凈資產。
這就是市凈率的公式解釋,通俗的說,市凈率越低投資價值越高,因為每股所包含的凈資產越高。假設市凈率為2,表示你花了2塊錢買到了上市公司1塊錢的凈資產。當市凈率小于1,表示每股市價小于每股凈資產,自然值得投資。不過,針對不同板塊,市凈率的研判標準也不同,傳統的金融,鋼鐵,能源等板塊,一般市凈率較低,周期性行業在不同的經濟時期市凈率波動較大,高成長型行業市凈率較高。
第二個問題,風險。這是投資領域永恒的話題。是否還記得2007年股市的狂泄?在此之前有多少所謂的投資專家都看章到1萬點甚至更高,而結果呢?6124點開始,中石油,倒V反轉直到2008年10月底的1664點,當時我們聽到了4萬億救市,加息,滬港通,場外配資,熔斷機制等等。所以說,在不同的時期,風險源完全不同。當一場股災來臨時,即便市凈率小于1,下跌幾率也很大,當一個大牛市來臨時,市凈率大于5又有誰會在意呢?
股票,有人在追漲停,有人在做投機,也有人堅持價值理念做投資,分析一只股票的好壞,市凈率自然重要,長期持有不失為好的策略,重要的是以風險對沖形式將收益最優化,找到適合自己的研判指標形成判斷準則。
在一個非熊市且經濟形勢穩定的前提下,市凈率小于1的股票相對長期持有風險較低。
市凈率用于衡量股票是否值得持有有其局限性,一般只有凈資產的市場價值容易衡量時才方便使用,因為銀行主要是一些金融資產和負債,所以應用市凈率比較廣泛,市凈率就是股票市值除以公司凈資產得出的比率,所以市凈率即便是低于1,還要看凈資產拿到市場上是否真的值這個價。比如有的公司資產里多的都是收不回來的應收款,過時的不可能再有人要的存貨,或者不能再生產出有用的產品但按成本入賬,入賬價值很高的機器設備啥的,基于此算出的凈資產可能得大很大的折,所以公司的實際凈資產可能遠大于一。所以不能簡單的看市凈率小于一就說沒有風險。還得仔細研究下資產的真實價值。